四月中的时候,汴梁坊市闭市。
刘孝刚出来就得到消息,洛阳坊市已经将钱和货物交给山宜男了。
也是这个时候他才知道,原来景福公主竟然将商票转让给了天子,天子又转让给了山宜男。
竟然还可以这样!
他看着手头的平原刘氏转给他的商票,若有所思。
「十郎。」远处传来了一声呼唤。
刘孝寻声望去,却见一辆马车停在不远处,前后左右还跟着十余骑。
原来是荆公。
刘孝扭头吩咐随从等一会,快步上前行礼。
「上来。」荆公邵恭招了招手。
刘孝立刻上车,此时才发现车内还有一人,赫然是赵王邵,于是再度行礼。
「坐下吧。」邵回了一礼,温和地笑了笑。
刘孝坐在邵恭身侧,与邵相对。
邵恭手里拿着本小册子,上面还写了许多字。
他粗粗看了一下,只见最上面写有《星纬》。再看
丞相抚掌曰:「固其然也。」
上复诘:「闻琅琊王氏世习天文,据星野定祖莹,遂三公,信乎?」
丞相肃对曰:「鼎之重,既承祖荫,亦恃经纶,犹车之双轮也。」
上叹日:「吾亦作如是观。仰观乾象,实体道之阶也。复有何益?」
丞相曰:「可测海气潮信,能辨斗方位,凭此泛槎绝域,货殖百万。」
上掌日:「大哉道术!竟能致用若斯。」
这·这是什么神书?
刘孝对体悟大道的妙用不感兴趣,他也不懂玄学,但对所谓的「近道」感兴趣,因为真有好处啊。
难道琅琊王氏能当三公、丞相,真是祖坟选得好?靠观星象来定祖坟,好像有这种说法。另外,真可以靠观星象来预测海上天气、潮信,乃至定位,远航绝域?
他不懂航海,但觉得似有几分道理。如果真能如此,「货殖百万」都说少了。
「感兴趣?」邵问道。
「正是。」刘孝也不装了,立刻点头道。
「此乃《露华问对》,假托今上与丞相对谈,写了很多体悟大道的事情。」邵说道:「黄头。」
邵恭遂将书递给刘孝。
刘孝小心翼翼接过,翻看第一篇。
第一篇《问道》可谓开宗明义,道生万物,万物之中又隐藏着道的蛛丝马迹,谓之「道迹」。
大道难寻,但揪着这些道迹,或许可以更接近道,兴许有一天运气好,积累够了,就得道了。
昔年神农尝百草,就是追寻道迹,
神农可能最终没有得道,但他也不无所得,寿元一百二十载,远远超过普通人。
刘孝不知道神农是不是真活了一百二十年,但这么有名的人物,应该是真的吧?
寿元长,这可真是极其现实甚至弥足珍贵的好处了。
哪个人不想活得长?上到公卿将相,下至贩夫走卒,都想长命。
或许,今后很多人会去研究百草乃至捕杀灵龟,寻找道的蛛丝马迹一一总不会有人去研究人体吧?
第二篇《丹术》更是让他看得目不转睛。
炼丹可以说是道家永恒的追求。
如今信道的人多不多?茫茫多。
纵不信道,受风气影响,对炼丹也多有耳闻。
这里面不是提了王彬、王丹虎父女么?炼丹百千数,就为了得道。
刘孝他大哥也在炼丹.
可能羯人没这个底蕴,炼得不行,连他妈炉子都裂了。
花的钱都不知道多少了,却丁点成果也无,
按照书中说法,可能是方法不对。
要把炼丹材料分门别类,仔细辨别其色、状、气、性,然后「穷试不辍」,即反复试验,记录每一次过程,最终或许能得到真丹。
得不到也没关系,还有「安慰」,即传说中的点石成金之术,充实家财。
刘孝对炼得真丹得道兴趣不大,因为他知道自己底蕴差,炼不出这玩意,但可以炼金子啊!
炼不成金子,其他的呢?兴许别的东西也有用,也能赚钱。
刘孝心下激动,翻到了第三篇《星纬》。嗯,看过了,也是有用的。正待翻第四篇时,马车停下来了。
「到了。」邵恭拍了拍刘孝的肩膀,道:「书留给你了,自己抄录一份,抄完了再给我送来。」
「好!」刘孝将书合上。
他基本可以确定,这本书对他这种满脑子只有赚钱的人有吸引力,对士人同样有吸引力。
「十郎。」邵恭已然下车,赵王邵却看着他,多说了一句:「君为豪贾,自当好好体悟本书。你是明白人,不通玄学,对玄学也没甚兴趣,孤就和你直说了,按书中所述行事,对你有好处,对上党刘氏更有好处。我父后半生的心血,可能都寄托在这些上面了。他想做一些事,但不知道能不能成,你可愿为先锋?」
「不消殿下相劝,我已是愿意。」刘孝说道。
邵点了点头,道:「很多人一直看不明白我父在乎的是什么。不秉直道而行,却偏要走小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