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壁平台,一个顶着“正义使者”ID的小主播正在激情开麦,他身后的背景墙上贴满了关瑶直播片段的截图,每个画面都被打上了“黑心资本家”“炒作高手”的鲜红标签,直播间的人气正随着他的辱骂节节攀升。
“说我资本投机?说我操纵股价?”关瑶顺手关掉直播间的打赏功能,将提前准备好的论文PDF投屏到主屏幕。
“各位观众,今天我们结合我刚发表的研究成果,聊聊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。”
她的声音平稳得如同冬日的湖面,指尖却在鼠标上微微发白。
当《网络安全法》第四十二条的条文逐行放大在屏幕中央时,弹幕里突然安静了一瞬,紧接着又被“瑶姐硬核”“普法现场”的刷屏覆盖。
她逐条拆解那位主播行为中涉嫌的名誉侵权与造谣传谣,同时在后台将完整的证据链打包提交给网警,操作界面的进度条每跳动一次,都像是敲响一记警钟。
三小时后,刺耳的警笛声穿透网络直播间的喧嚣。
当执法人员出现在那位主播的出租屋时,他还在对着镜头挥舞手臂,唾沫横飞地叫嚣:
“不就是骂几句?能奈我何!”
“骂人犯法吗?”
直到手机突然弹出关瑶直播回放的推送,他看到屏幕上自己的ID与论文里“恶意蹭流量典型案例”的标注重合,举着手机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,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衣衫。
这场风波如巨石投入湖面,激起千层浪。
涉事主播因涉嫌网络造谣、侵害他人名誉权被处以行政拘留,其直播间被永久封禁。
他的社交账号涌入大量愤怒的网友留言,曾经靠抹黑他人积攒的热度,此刻化作反噬的利刃,让他深陷舆论的漩涡,不仅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直播工作,还面临关瑶的民事索赔诉讼。
而关瑶的直播间,在那场普法直播后热度飙升。
网友们惊叹于她将学术成果与现实案例的完美结合,“瑶姐硬核普法”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,短视频平台上关于那场直播的剪辑视频播放量破亿。
许多法律博主也纷纷转发她的论文,称赞“流量责任”正比原则对行业规范的前瞻性意义。
各大直播平台主动联系关瑶,邀请她开展线上法律讲座,甚至有平台表示将依据她提出的理论,重新修订内容审核规则和主播行为规范。
媒体对关瑶的报道从单纯的商业传奇,延伸到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推动者。
《财经周刊》用专题报道《从资本猎手到规则制定者》深入剖析她的转型。
《法治日报》则以她的论文和维权案例为蓝本,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。
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这个跨界破局的“特殊学者”,多所高校邀请她来开办讲座,分享互联网法律实践经验。
在资本市场,瑶光资本的声誉因这场事件得到极大提升。
投资者们看到关瑶不仅具备敏锐的商业眼光,更有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格局与魄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