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古代,还没有版权这东西。
但是,朱允熥既然要进入这个行业,未来还是想做一个版权,保证创作者的权益,现在先尊重版权。
把罗贯中找到,除了能得到三国和水浒的版权,还可以让罗贯中继续写书,朱允熥提供想法,罗贯中执笔。
杨士奇说道:“看过了,这本书的作者,曾经是张士诚的人,殿下要找他?”
朱允熥说道:“没错,我想把他的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也刊登在报纸上,同时想请他回来帮我们写书,你们有没有关系,可以联系此人?”
他们一起摇头,和罗贯中,没有任何相关关系。
也没有人脉,能联系上罗贯中。
解缙提醒道:“他以前是张士诚的人,殿下用此人要小心了。”
“无妨!”
朱允熥说道:“张士诚早已成为过去式,难不成他的人,还能推翻我们大明?”
如果罗贯中真的有问题,朱元璋真的容不下,就不会任由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在大明流传,这本书没有被禁,说明是没问题的。
他们这样一想,认为也对。
那就不再说什么,回去研究自己的事情。
朱允熥只好自己安排人,去把罗贯中找回来。
朱允熥还要把大明报社的一切,给确定下来,以及给那些工匠,提供印刷术的研究方向。
现在工部旗下的印刷坊,基本是朱允熥的了,那一道圣旨送过去,工部尚书郑赐也不敢说什么,只能全面配合大明报社的工作。
改造印刷技术,要比纺织机容易很多。
用了不到三天时间,就改造出来了。
杨士奇他们搜集的,用来刊登的新闻,也都搜集完毕。
在报社办公室的编辑部里,全部整理排列好,再送去给印刷坊印刷。
印刷坊那边,早就准备好尺寸大小都合适的纸,还有各种印刷模板,只要东西送过来,马上能开工,报纸便如此诞生。
在确定要做报纸后的第五天,第一份大明日报,在金陵城内横空出世。
他们根据朱允熥的安排,前面三份的报纸,免费送出去。
从第四份开始收费。
一份四文钱,一共两页纸,刊登满了各种值得一看的内容。
如果单是印发一份,成本肯定很高,但印发的数量越多,成本越低,卖出去的价格可以压缩到最低。
主打一个,薄利多销。
只要卖出去的多,收入就能多,但目前还是免费,收费和利润的事情,以后再考虑。
首先要做的,是把报纸的名声打出去。
如果连名声都没有,报纸如何赚钱?
报纸首先送到了凌汉那里。
“三皇孙殿下给我的?”
凌汉拿到报纸时,有些疑惑,又道:“好了,你先回去吧。”
让那个送报的人离开,他打开报纸看了看上面的内容。
“大明日报?”
凌汉觉得挺有意思的,再看刊登的内容,顿时耳目一新。
上面不仅有一些时政,还有一些奇闻趣事。
另外,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故事,也成了连载的小说,刊登在这上面。
“通篇大白文,没几个人敢用这样的文字写东西。”
凌汉看了一会,忽然眼前一亮:“如果未来的消息传播,以这种大明日报的形式,会不会更好用?”
不仅是消息。
朝廷有什么,需要通知到民间的。
都能通过发行报纸,快速传播出去。
凌汉当然知道这些东西,不会只给自己,肯定要在全应天府发行。
“不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