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3 章(2 / 2)

“姑娘。”春兰叫道,“你没事儿吧。”

江月儿摇摇头,又对那女子道:“我这衣服你要怎么赔我?”

那女子一听要赔,立马换作了笑脸:“哎呦,你瞧,这不是误会嘛。真的是对不住了啊。”说着就想带着那婆子转身溜走。

早有小厮挡住了她回去的路。

“通身衣服,布料加人工费用。总计是三十两银子。”

三十两?那女子听得腿一软,被一旁的婆子扶着了。

江月儿看在眼里,若是平常善良人家,就算不小心弄坏了她也不会追究,可对这种人,必须赔。

“这个袖子你们陪我三两就好了。我算是我去找人缝补配线的银子了。”

“三两?你打劫呢?三两都够我买两套新的了。”女子不屑道。

江月儿示意了手下,几个人将女子和那婆子团团围住。

“三两并没给你多要,我这布料在洛阳城你是买不到了,需从浙江运来。若是不信,你可进这布庄问问掌柜,就知我给你多要了没有。”

女子陪笑道:“姑娘啊,你瞧我们,是这郊外的鱼家村的村妇,手上没那么多银子啊,姑娘看你就是大户人家的,定是有菩萨心肠,你看,这不都是误会嘛。还望姑娘能体谅一下我们。”

江月儿面不改色道:“别耽误我功夫,赶紧的。你要是不拿,那抱歉了,就像刚才你认错一样,我帮你从你的衣袖里拿出来。”

女子忙的捂紧了衣袖。

看样子是不会乖乖的拿出来了。

“我劝你还是赶紧老实交了赔偿。就算是告倒了衙门,也是这个数,我可没功夫陪你在这里耗。”接着又对春兰道:“咱们走吧。”

女子松了一口气,以为江月儿放过了她。哪知这头江月儿留下了四个人。就同这女子耗着,非得等她给了银子才肯放行。

女子为了三两银子,同这几人从下午纠缠到落日,就是不松衣袖。

江府的下人们也算有规矩,并未碰她。但也不放她走。眼见着城门就要下匙了,再不回去,就得找个客栈住了,这又是一笔银子,而且看这群人的样子,像是不会放了她。

那婆子拽了拽女子:“夫人啊,给了他们吧,再耗下去,那就不止三两了。”

女子踌躇着拿银子的手。

“夫人,你要是彻夜不回,住在外面是小事儿,被姑爷抓住把柄可是大事儿啊,他最近总是夜不归宿,你若没回,他往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。”

说到这层,女子恍然大悟,极其不情愿的从袖口中掏出了三两银子,本来这银子是她今日想用来买布匹的。可谁知,竟撞了这样一出。

看着自己的银子在别人手中,仿若滴了她的血似的,江府的小厮们拿了银子自是不再围栏。

女子愤愤朝着小厮们离去的地方吐了一口吐沫:“娘的!什么贵府姑娘,也是个贱蹄子,狗娘养的。”

“好了,夫人,时候不早了,咱们赶紧走吧。再晚就出不了城了。”

女子愤恨咬着牙道:“走,回去,回去找那妮子算账,要不是因为有人跟她长得一模一样,我会去拽她?不拽她我会丢了这三两银子。”

江月儿回府都沐浴完了,小厮们才回报,说那女子给了银子。

三两的银子,江月儿让春兰分给今日随行的人。就当是赏银了。

不过她也纳闷,真的有同自己十分相像的人吗?这倒是激起了她的好奇人。

“鱼家村。”江月儿口中念着。

世上是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,可是却有双胞胎。

想起上学时同班的一个姑娘,有一次让她姐姐来替她上课,全班的人竟然都不知道换了人。直到下课了,那女子开口说话,才发现不是一个人。

若是两个双胞胎再穿的一模一样,确实不好分辨。

“莫不是?”一个大胆的想法再江月儿脑中闪现。

“春兰,帮我更衣去见母亲。”

“哎呦”

田氏拍了下江月儿的大腿。

因着田氏是个练家子,手上有劲儿,这一下,江月儿疼的喊了出来。

她忙轻轻揉着大腿被打的地方:“娘,不是就不是嘛,干嘛拍我呀。”

田氏摇摇头叹道:“你说你胡思乱想什么呢,你有个双胞胎的姐妹,因我不喜欢送到了乡下去养?这么好的戏本怎么不去台子上演戏啊。”

江月儿揉着腿道:“哎呦,娘啊,我说错了。就是好像有个人跟我很像而已。”

“很像?多大了?人呢?”田氏反问。

这下可好,话题立刻被转到了另一个层面。

当天晚上,江月儿清清楚楚的听得父母房间里母亲大嚷的声音:“你是不是背着我有外室了,还生了孩子。”

两人吵了一会儿,紧接着听到田氏一人吵嚷的声音。

江月儿将被子蒙住了头。

白日已经多次给母亲说明白了,怎得母亲非要去怀疑父亲。这江昊翰如今连个妾室都还没有呢。田氏这么厉害的角,他哪里敢养外室啊。

良久,父母房中的灯才灭了。

不过田氏也没放过江月儿口中鱼家村这个信息。

别人不放心,她特意叫了陪嫁钱蓉亲自去鱼家村查看究竟。江月儿本也好奇。

这一查,当真有个叫鱼凡灵的同江月儿长的简直是一模一样。也就是那日江月儿在客栈二楼见到的那个姑娘。

在鱼家村,钱蓉正面碰到了,若不是那鱼凡灵背上背着装满柴火的竹筐,钱蓉差点儿认成二姑娘。

当然了,后面鱼凡灵的其他情况钱蓉也一并打听了,不过多花了几两银子。

这鱼凡灵亲生母亲已死,她被嫡母迫害,日日要干活。并不是什么江昊翰的外室。那日江月儿在布庄见到的就是她嫡母。

回来禀告夫人后,江月儿一家这日晚上才得安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