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职细思此事关系甚巨,与其耗费巨帑,收归朝廷所有,反成偌大包袱,不如放弃收购,任其自我求生,较为适宜。
惟其铸炮一节,关系军事,为防尾大不掉,可即日单独划出,令其捐献。
幸喜四都督仰体圣心,已先萌此意,业已与米家联络商洽。米家也识大体,愿意捐出炮场全部熔炉铸模车辆吊台,送往京城,迁地另建,永归朝廷。
惟此事责任非轻,职请示尚书刘大人,刘大人不敢自专,特命下官以户部办事身份驰驿详奏。不知是否得当,诚惶诚恐,静候纶音。
写完他亲自揣了,坐车赶赴郡衙,找到郡守商量。
郡守看了他的奏稿,见正是四都督想要的结果,就装得知心贴肉,和他一起斟酌,又赶到都督府去与那边相商,来回奔波,做好做歹,终于把事情谈成了个大概。
那就是朝廷放弃收购,米家捐出炮场,同时捐资助饷。
另外前次革职的冗员,择优准其复职,惟只薪俸减半,其中就包括姚司官的亲戚,那个既管关税,也管不成关税的糊涂大人。
虽然仍有些不大惬意,总还算是个皆大欢喜。
条件谈就,请示了刘尚书。
刘尚书阅后先予首肯,次日偕同费公公到了议事堂上,便假装生气,训斥下面不知道轻重,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弄得拖拉不堪,难道非要等到朝廷实在不耐烦了发话来催吗?
姚司官便恭恭敬敬站起来,回复说事情之繁杂,出乎意料,不敢不谨慎从事。
刘尚书不悦道:怎么个太过繁杂?我怎么不知道?你说!你说!
姚司官望望同侪,说:这情形大家都是无有不知的!
于是他就侃侃而谈,把米家产业说得一无是处,说时还不断向其他人征询求证。其他人都是另外有人买嘱拉拢好的,此际谁肯说个不字?
费公公在旁边听了,面无表情,却也失望,但随即又复坦然,始终不出一言。
刘尚书假作生气又无奈,冷着脸说:真的这么不堪一用么?不至于吧?还是再看看吧!
又延捱了几天,估计朝中等得也心焦了,他这才搔着花白的脑袋对费公公发牢骚说:不承想米家竟是这么个烂摊子!真是金玉其表,败絮其中,徒有虚名了。
当下即由他本人出面复奏,姚司官那个详详细细的折子就作为附片夹在里面,算是具体说明,驰驿送了上去。
不久,朝廷回复说准奏,于是霹雳闪电般一天大事,终至瓦解冰消,算是有了个还算不坏的结局。
尘埃落定,米家便先捐了一大笔钱,送往京城。
途中接到谕旨,说圣上体恤,叫留其中一半作为西海防务开支,宫中只笑纳剩余的一半,并给米家两个小男士每人颁了一个低等世职,以资鼓励。
那世职叫什么龙镶尉,名目不显赫,却实打实属于世袭身份,得了这个就算是贵族了。
世代经商,虽然在这新夏国不算贱业,却也只是平头百姓,因此圣旨颁下,米家上下喜气洋洋,无不振奋,连郡守都到来道贺,说是圣眷如此优隆,将来更要发大财了。,,,,.netwww.xsbiquge.net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