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开口,大家全说的泄气话。
那圣旨怎么办?不应付了?
“那咱们是不是也开始造炮?”万时明商量地问,语调平淡,丝毫不带个人主见,“现在也不是一点条件都没有。我问过了,桃浦城外北坡的古寺里就有一口两千斤的大钟,只不过是铜的。
“能铸钟就能铸炮。虽然铁的熔点比铜高,但只要炉子大、炉温够,铸造一两千斤的铁炮也没问题。huǒ yào我也知道怎么造——熬硝土我也见过——我老家邻居就有人做鞭炮。”
“那就铸呗!”一转入事务性的讨论,小蒋的精神就来了,“我倒想看看炮是怎么造的。”
“翻砂呗!”万时明学他的口吻,“这我也懂点儿——机械工程不是白学的,我还在机械修造厂实习过好久,样样考察过。”
他不再假谦虚,有本事就直说,不会也直说,一平如水,丝毫不带感情,心想:亲兄弟,明算账;有话就说,有屁就放。懒得跟你们耍嘴皮子装风度。
“这就好办了!”白思孟见他确有把握,心里也郑重起来,“那就立刻搜罗废铁,征用铸造作坊,开始试验造炮。问题是钱从哪儿来?买铁,翻砂都得用钱。”
“官府掏嘛!”小蒋眨下眼不假思索地说,“军备这东西,不zhèng fǔ掏还民间掏呀?没钱就找税务,截留!”
“那就先问郡守唐大治,发个咨文,叫他去找铸造作坊,先弄清这笔开销有多大!”
“造多少门?总数多少,不先给他个数吗?”白思孟问。
“这就要看是什么类型的炮船了!”万时明不愧渊博的名声,开口便来。
“舱面炮每船只有一两门,听成先率的描述,好像绿眼现在也就这初级阶段水平。中等炮船应该有十几二十门炮,分装两侧,现在也不知造出来没有。
“所谓炮舱就是个整层大舱,内部宽敞,舷壁有炮口,这都要在造船时就设计好。大型的有两到三层炮舱,大炮四五十门,甚至上百门。眼下咱们采用哪种好?”
“直接用现船,不存在专门的炮舱,就只能装舱面炮,基本势均力敌。要想有一段时间不落后,就得设计中型的炮船,是不是这样的情况?”白思孟问。
“嗯,不错!”万时明点头道,“估计一二十年后,绿眼也会造那种双层炮舱的大船,好横行海洋,不过那已经与咱们不相干。眼前,咱们只要能打赢,就用舱面炮吧!也来个六十门?”
初次张口就是六十门。这么大的单子,作坊老板们肯定会争个人仰马翻!
白思孟皱眉一想,不错!不如此隆重,朝廷和地方也不会重视,成本也下不来,就点点头,赞成说:“就先按这个数!先按这个数!”
六十门炮,什么口径,都有多重,用铜铁多少?得配备多少huǒ yào?
万时明的计算炮重一到两千斤,共用铜铁六十吨;huǒ yào是六十桶,每桶一百斤,这就要六千斤。厕所的泥巴老墙的土,两样里面都有硝,挖下来淘,淘了再熬吧!
他们两人在计算,小蒋好久没说话,末了问:“就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头追,就不能想点别的高招吗?”
“你有什么高见?”万时明两手往桌台上一放,不动声色地问他。“欢迎畅所欲言,针砭时弊。”
[本章完]